以下是騰訊(SEHK:700)如何在中國巨大的雲計算市場獲得市場份額。 –
越來越清楚的是,過往中國科技三巨頭的名字恐怕已經過時。
儘管百度(NASDAQ: BIDU)仍是領先的科技業巨頭,但該公司已難以與阿里巴巴集團 (NYSE: BABA) (SEHK: 9988) 或騰訊控股 (SEHK: 700) 匹敵。
在市值方面,阿里巴巴及騰訊要大得多。截至7月下旬,阿里巴巴及騰訊的市值均超過6,000億美元。
與此同時,百度的市值約為400億美元,就像一條小魚。
阿里巴巴及騰訊已宣佈的一些未來開支是相當巨大的。
今年早些時候,阿里巴巴宣布計劃在未來三年於雲業務投資約280億美元。
在阿里巴巴發表聲明後不久,騰訊亦宣布計劃於未來五年在「新基礎設施」投入700億美元,其中很大部分將用於雲業務的支出。
雖然百度的資產負債表上亦有大量現金、現金等價物及短期投資,但長遠無法負擔如此巨額的開支。
雲業務增長
從阿里巴巴及騰訊的公佈可見,顯然這兩家科技巨企願意在雲業務投入巨額資金,以搶佔市場份額。
阿里巴巴及騰訊對雲資源的定價可能很有競爭力,這兩家公司將花費大量資金為其基礎設施升級。
如中美兩國的貿易關係改善,而中國亦願意進一步開放其雲行業,亞馬遜及微軟將成為更大的競爭對手。
雖然百度的雲業務發展迅速,但其規模遠不及騰訊或阿里巴巴。
根據Canalys的資料,於2019年第四季度,百度在中國雲基礎設施服務市場佔有8.8%的市場份額。阿里巴巴及騰訊則分別佔46.4%及18%。
百度沒有同等的規模或資源,如阿里巴巴或騰訊真的想降低雲資源的價格,百度將很難與之競爭。
雲業務的價值
雖然這只是假設,但我認為百度考慮將雲業務出售給騰訊或許是個好主意。
騰訊財力雄厚,該公司希望在雲業務爭取市場份額。
假使騰訊收購百度的市場份額,騰訊將擁有更大的規模,成為中國雲基礎設施服務市場第二名實力更強的企業。
儘管不同的雲基礎設施很難整合,但如管理層進行此舉,好處多於考驗。
隨著5G、產業互聯網、自動駕駛及人工智能等技術帶動雲需求,中國的雲市場未來將非常有價值。
基於其未來潛力,現在為爭取市場份額而支付溢價可能非常值得。
百度也將成為贏家。百度的雲業務理應尚未有盈利,因此其利潤率可能會更好,利潤亦會更高。
如出售其雲業務,而百度管理層亦真的決定將其紐約上市股票私有化(或者可能轉而在香港上市),那麼出售雲業務的收益可支持其私有化行動。
對於百度管理層來說,出售雲業務是一個需要短期收益抑或長遠潛力的問題。
如果管理層決定保留百度的雲業務及執行其發展計劃,未來其雲業務有望實現更高的價值。然而,考慮到競爭因素,執行起來並不容易。
萬里富要點
雖然這只是一個假設,但我認為騰訊與百度的雲業務合併並非天方夜譚。
這也是我看好百度及騰訊的另一原因。兩間公司均可成為贏家。
延伸閱讀
所提供的資料僅供一般參考之用,不擬提供作為個人投資或理財建議。香港萬里富文章作者Jay Yao並無持有上述任何公司的股份。
The Motley Fool Hong Kong Limited(www.fool.hk) 2020